您当前的位置:星空注册-星空(中国) 企业文化 工投文苑

芦苇

发布时间:2024-05-27 阅读量:

杨波

“芦花白,芦花美,花絮满天飞,千丝万缕意绵绵,路上彩云追,追过山,追过水,花飞为了谁.....”这首美妙动听的歌曲把最普通的芦花唱得有情有义,有血有肉。听了之后让我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,飞向远方。我特别喜欢这首歌,不仅感受芦花会飞,还会帮助圩子里的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天,温暖人的心坎。

芦苇,对于盐场人并不陌生。它另外的名号叫芦柴,小柴。圩子里的河边滩涂无处不在、无处不生。到了夏季,更是芦苇生长的旺季,河边的芦苇长得是密密麻麻,随风飘动,远远望去像是护着河堤的一道绿色屏障。到了深秋,芦苇开始渐渐由青变黄,白色的花絮随风飘向天空。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分类收割芦苇,把它捆绑堆好。一年又一年,芦苇从小到大,给人们带来取之不尽的可用之材。

七八十年代,圩子里家家户户都有草锅,盐滩上芦柴,各类野草是首选做饭火源。就连我们小时候住的房子也离不开它,盖房子,房顶上少不它的存在。因此芦苇的用途非常广泛。解放前,圩子的人们买不起棉花,因此把芦花捊下来塞进粗布里,晚上当被子盖,还有的有把芦花放在鞋里取暖。直至现在,母亲提到芦柴还赞不绝口,是它帮助我们渡过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。

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,一到端午节前几天,我便约同学几个人来到现在徐圩镇五圩村柴塘边,去摘采较大的柴叶回来让母亲包粽子。因为气候的原因,圩下的柴叶相对于村庄池塘边要小得多。打回来的柴叶,经过母亲的巧手加工,两三个小时的蒸煮,那粽子的清香便飘进整个圩子。

如今的徐圩盐场,受新区开发征地影响,大片的芦苇已经少了许多,芦苇的存在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美好的记忆
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夏日蛙鸣
下一篇:
人生小满胜万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