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星空注册-星空(中国)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

大海像你,还是你像大海

发布时间:2021-11-22 阅读量:

海水由蓝变白,你的头发由黑变白,大海,后浪推前浪,你的儿女紧紧跟上!说不清,大海像你,还是你像大海

—— 题 记

不知是横空一色的“虎头潮”震撼了开山岛,还是海鸥们欢快的舞蹈感染了人心,或许,就在一个灵感飞舞的早晨,出海的渔民们,在谈笑间就赋予你如此美妙的名字,这就是——灌江口(亦称灌河口、大潮河)。

与盐场(灌西、灌东)紧紧相连的潮河湾,已经被不少来过这里的人誉为“苏北的黄浦江”,“可与德国的莱茵河媲美”。

黄海之滨——灌河两岸的万顷盐田,是铺展在河海之间绝妙的自然画卷。

天造地设 灌西天生就是用来晒盐的

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,伫立潮河湾,我为“开山山外起涛头,百丈纷飞涌激流”的跌水訇鸣感叹不已,那壮观无异于钱塘江大潮,还萦绕在心头不肯离去。突然,一声汽车的鸣笛传来,思绪才被猛然拉回现实中来:哦,这是运盐的汽车,哦,这是在潮河湾燕尾发运站——

黄海岸边、灌河口外的开山岛,虽然海拔只有36.4米,但在平整如镜的大海中,却似金鸡独立,颇有一番英雄大将的风采。开山岛也似乎是造物主专门为人们观赏大海、盐田而设,站在岛上放眼远眺,东西长约20公里,南北宽约8公里的盐滩(有人形象地说:灌西是大海里长出来的),就像上苍用巨手挥就而成的一幅巨大的画作,平铺在海边,在视觉上和心理上,都给人造成巨大的冲击和震撼:那是天上巨人的梳妆镜吗?那是岁月之手翻开的历史画卷吗?那时季节的声音用来诠释沧海桑田的范本吗?

从岛上向海边盐滩周围细细搜寻,棋子般散落在盐田中的盐圩,用掩映在风车中间的低矮草房,和盐圩中不断传来的鸡狗的鸣叫声,宣示着另外的信息:这里不光有盐,还有与盐相依、安居乐业的人们。偶尔,前去盐滩上班的人的身影,会提醒岛上的人:快下来吧,无限风光在盐滩。

离开开山岛,来到海边附近的黄海工区,见到一位姓吴的工人。他是几代居住在灌西的盐工后代,有着高大的身躯和黝黑的皮肤,在盐滩上,他粗壮的大手在雪白的盐廪上抓了一把盐,动情地说,海注定是要与盐有缘的,灌西人离不开海,更离不开盐。

海与盐的这种自然天成的联系,首先得益于它独特的地理条件。由于历史上黄河夺淮的影响,使海岸东移,滩涂积淀,直至形成了灌西盐场这片咸土地。大自然鬼斧神工,造就了灌西;灌西,因灌河而得名。用全国劳模杨再金(已故)的话来说,这样的条件,不用来产盐,那不是浪费吗?

其实,江苏沿海一带制盐历史悠久,以盐城、淮安、南通等为主。“煮海熬波”——盐业生产是淮盐历史上辉煌灿烂的一幅画卷。它曾引发人口的迁移,造就了“烟花三月下扬州”,盐城、连云港今天古怪的地名、密布的河道无不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让我们回过头来,顺着她走过的脚迹,去寻觅一下她开发和成长的历史吧。

红色年代 灌西的开发改造历史

据清《两淮盐法志》记载:十九世纪中叶,灌西还是一片杳无人迹的荒草滩。是芦苇的世界和鸟的天堂。

1902年,山东发生郯城大地震,一向盐产丰厚的淮南盐区,因震灾影响,海岸东迁,滩池日废。为适应社会需求,经皇上恩准,当时的两江总督兼盐政大臣端方集资在洋桥以西,筑堤铺滩40份,接济南销。1904年,同德昌盐号最早的五条圩子建成(大德公司前身,现灌西二湾工区),至此,灌西盐场有了官办名称——“济南”。

尽管济南场最初铺设的滩地因选址低洼不久废除,但灌西这块土地开发价值和发展前景,却为一些有识官吏和盐商所重视。短短几年,尽管政局动荡不安,甚至改朝换代,但大德、大阜、公济、大有晋、大源、裕通、庆日新七公司相继成立,灌河西岸滩地不够,便向河东(今灌东盐场)发展,最终七公司以145条圩、1160份滩,造就济南盐场的一时辉煌,成为当时淮北四大盐场中的“巨擘”,无论面积、产量、规模都超过淮北盐场另三场。

真正大规模的盐业开发改造,是解放后完成的。如果说开发盐滩难,那么改造旧的滩地结构则更难。那是一个在红色的年代里演绎、在艰难的岁月里抒写的一段辉煌壮烈的历史。

《灌西盐场志》中说,“一五”期间,灌西盐滩开发改造高潮迭起:实施三化四集中技术改造,即盐田结构合理化、工艺科学化、生产机械化、和纳潮、制卤、结晶、集坨四集中,使盐业生产条件大大改善;1958年开始,针对海堤框出的大片洼地,多次组织改造,改成水库或蒸发区,一些新滩小组便在那时由荒滩变成了生产面积;1969年,先行试点盐田塑苫结晶技术,1970年投建东方红塑料滩。到70年代末,标准化、规格化的对口滩全部取代八卦滩。

耄耋之年的杨道芝,原灌西第六制盐场二十三工区领滩手,对晒盐有些经验,1948年参加工作。他回忆说,“三年自然灾害”时,当时劳动强度大,又吃不饱,许多人都得了水肿,有时白天干活,晚上还要借有月色的时候挖点野菜充饥。杨老1955年9月出席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,并获奖章。据不完全统计,仅50年代受国家、江苏省表彰的劳动模范就有九人,他们是马长松、杨再山、徐登汉、杨道芝、刘雨英(女)、杨再金、吴学科、王玉佃、刘维祥。

灌西人,不光用汗水换来了白花花、亮晶晶的原盐,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更加宝贵的精神财富——炼海精神。

现任灌西投资公司党委副书记、工会主席王宏,曾含着眼泪给日晒制盐青工讲述了一个故事:1976年,已年满59岁的杨再金站完“最后”一班岗,光荣地退休了。他只在家呆了3天,就呆不住了,吩咐老伴:“把大靴子拿来,不干活,我浑身不自在。”杨劳模来到滩头,摸摸曾于他朝夕相伴的铁掀;看看那熟悉的廪墙,眼睛潮湿了,他知道自己离不开为之劳作了大半生的咸土地。杨再金退休18年来,(退休前所在小组是原东方红塑料滩),为了做好传、帮、带,他不为名,不为利,不顾年高体弱,长期坚持深入滩头参加劳动,指导原盐生产,并将自己从事盐业生产几十年的经验,毫无保留地写出,其行可嘉、其情感人。这就是炼海人精神。老一代的灌西人,他们把年华留给了季节和蹉跎岁月,把才华送给了盐场和制盐事业。

海水,由蓝变白,你的头发由黑变白,大海,后浪推前浪,你的儿女紧紧跟上!说不清,大海像你,还是你像大海。

以邻为伴 原来他们都是迁徙的农民

灌西兴滩晒盐前,原为一片芦苇荡区,人称海属苇荡左营,又称海州东堆,无人居住。清中叶,现赣榆县一带渔民在捕鱼旺季经常来此捕鱼。最后定居此地的是来自海州的沈姓。清光绪末年,场区废荡兴滩,各制盐公司招募附近农民来此地开灶产盐,且以圩定居,于是,场区人口逐渐增多。

渔民有渔民的传说,农民有农民的故事,有一天,当他们坐在一起喝洒聊天的时候,却猛然发现,他们的祖先在一百多年前,就已经在冥冥中许下了诺言,一百多年后,他们的后代要共赴一个天地之约:为盐而生,为盐而狂——

前些年,在灌西退管会活跃着一支由十来人组成的“夕阳红”小剧团,他们常常在一起练习演奏和演唱淮海戏,有时候还受邀到外地演出。“夕阳红”小剧团成员,大多是盐场退休工人,他演奏乐器、唱戏的本事,是年轻时跟长辈学的,而长辈又是跟前面的长辈学的。原退管会主任徐兴林说,灌西人大多来自附近各县农村,其中灌云占63%,灌南占21%,滨海占2%,海州占7%,响水占5%,沐阳占2%。所以,至今还保留着原来的一些风俗习惯,听淮海戏、唱淮海戏的习惯就是例证。无独有偶,现如今不论是职工文化广场的上空,还是在马路上悠闲散步的人群中,从录音机发出的淮海戏那优美弦乐不绝于耳。

“夕阳红”小剧团团长谭继国回忆说,他小的时候,就盼着过年唱大戏。他还说,灌西的盐工是最早接触现代文明的一群人,因为盐业生产的革命,带来了灌西人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,比如他们最早地看到了电影,还见到全总歌舞团的演员和演出,有的人还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……

建设灌西的主力军,离不开以邻为伴附近农民的迁徙和受灾或战乱逃荒的流民。许多农民大都从家乡娶来媳妇,也有的与当地人通婚,就这样,他们相互帮助、相互依赖、相互通婚和融合,渐渐形成一个以农民为特色、以盐业为纽带的人文群体。由于共同的招募、迁徙背景,这里的语言䖥、蛮、侉、罩南腔北调;由于共同的招募、迁徙背景,这里的人更讲包容、更讲亲情。

盐,曾经是这里人们的生存之本,现在,盐,仍然是这里人文景观的主基调。

由于盐的熏陶,这里的盐工皮肤黝黑,身体健壮;由于盐的熏陶,这里的人们说话直白,为人热情。而为了防止盐的侵蚀,滩上大多用坚硬的石料(如石滚、石桥),而且经年不改那青黑色的表面,沧桑中更显力度。

这一切的底色,都是那白花花、亮晶晶的海盐。

向滩图强 新世纪灌西人的抉择

从熬波煮海的岁月中一路走来,艰难跋涉的步履跨越了一百多年的风霜雨雪。曾经的辉煌,只能代表过去,对于这一点,老一代的灌西人和他们的后代都很清楚;然而,当他们面对新的市场环境,试图再显身手时,却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不那么灵便了——

历经计划经济体制上的辉煌,到盐场划转地方到两碱工业盐放开的低潮,对灌西盐的发展带来困感,近忧和远虑都在考验着灌西。深厚的“淮盐文化”让新一代灌西人找到发展的着力点——向滩图强、结构调整。

日月开新元,天地又一春。当历史长河跨入新时代,处在崭新历史方位的灌西,又一次发出时代强音——致力打造效益集团居先、产业区域领先、行业国内争先的现代化企业。

今天,置身于灌西,到处是热闹而繁忙的场景:从集约型的现代化日晒制盐到生机勃勃的规范化海淡水养殖,从风生水起的现代物流码头和强势推进的园区服务,到硕果累累的农业板块,处处演绎着灌西高质量发展的精彩“蝶变”
——

“白色经济”:冲破海水制盐祖制,向集约型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变,创造了传统海盐生产工艺与岩盐资源科技嫁接的“灌西模式”,向滩图强,做足盐文章;

“绿色经济”:高效利用盐田复垦项目,大力发展现代农业,在“精耕细作”上下功夫,担当农字头;

“蓝色经济”:坚持海淡水养殖规模化、品牌化,走集约型、精品化、高效益养殖之路,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养殖区域品牌,下好先手棋;

“橙色经济”:做大、做强码头物流业,扩大“增量聚集”,构筑新高地;

“金色经济”:高质量做好园区绿化保洁服务,抓住开山岛爱国基地发展契机,发展“盐文化+盐产品”旅游产业链,释放新动能。

无论时光如何变换,白花花、亮晶晶的盐依然代表着奋斗、坚守与不忘初心。

朋友们,到海边来,看开山岛、看网红滩、看盐滩最美丽的晚霞、最壮观的落日吧……(许佃来)

返回列表
上一篇:
盐 之 歌
下一篇:
我的退休文化